1.Redis入门
1.Redis入门
什么是 Redis?
Redis 的使用场景,说到底就是两个关键词:高频访问 和 低延迟需求。只要是这两类问题,Redis 基本都能派上用场。最典型的当然是做缓存,尤其是那些读取频率高、更新频率低的数据,比如用户信息、商品详情、首页推荐内容。把这些热点数据放进 Redis,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压力,提升整体响应速度。
除此之外,像排行榜、实时计数、限流控制、登录状态存储这些场景,也很适合 Redis 来处理。例如使用 ZSet 可以轻松实现按分数排序的排行榜,比如直播打赏榜、热度文章榜等;利用 INCR 和 EXPIRE 可以实现精准的接口请求频控,避免刷接口带来的系统波动;甚至可以用 Redis 做一些简单的异步任务调度,比如基于 List 实现生产者-消费者模型,或用 Stream 做轻量消息流转,虽然不如 Kafka 专业,但在小流量系统中也足够灵活可靠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缓存系统本身并不是百分百可靠的"保险箱"。在实际业务中,像缓存穿透、缓存击穿、缓存雪崩这些老问题,如果防护没做好,反而会让 Redis 成为压垮系统的导火索。所以不仅要设置合理的过期策略和热点预热机制,还要考虑空值缓存、互斥锁限流等兜底方案。
总而言之,Redis 是解决系统性能问题的一把利器,但这把刀要用在合适的位置,配上合适的策略,才能真正发挥威力。
使用 Redis 有哪些好处?
说白了,Redis的优势就是:速度快、结构灵活、功能强大。
- 速度快:数据都放在内存中,性能上直接碾压传统数据库,特别适合高QPS访问场景;
- 结构灵活:内建String、Hash、List、Set、ZSet等结构,能搞定从session共享到实时排行榜等一系列场景;
- 功能强大:支持AOF/RDB持久化,挂了还能恢复;支持哨兵+集群,宕了还能自动切换;甚至能写Lua脚本做原子操作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初学者容易忽视 Redis 的结构复杂性。以我自己的实践来看,如果能把 Redis 的基本命令与业务场景高度结合,会让系统设计变得更加清晰且性能更稳定。特别是大流量系统中,缓存设计和 Key 设计往往决定了系统的上限,越早重视,越少返工。
为什么 MySQL 做存储,Redis 做缓存?
简单来说:Redis是快枪手,MySQL是后勤兵。
我们这么设计,一方面是 职责分离,把读多写少、访问频繁的数据交给Redis缓存,减少MySQL的压力和慢查询;另一方面是 性能对比,Redis作为内存系统,读取延迟可以达到微秒级,而MySQL毕竟是磁盘IO为主的数据库,延迟在毫秒级。
当然这也带来了挑战,比如缓存一致性、过期策略、缓存穿透等问题,但这些都是可控的"代价",相比带来的性能提升,是值得的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初学者容易忽视 Redis 的结构复杂性。以我自己的实践来看,如果能把 Redis 的基本命令与业务场景高度结合,会让系统设计变得更加清晰且性能更稳定。特别是大流量系统中,缓存设计和 Key 设计往往决定了系统的上限,越早重视,越少返工。
Redis 常用的业务场景有哪些?
以我的经验来看,Redis几乎是系统里的"万能胶水",但常见高频场景主要有这几个:
- 缓存热点数据:比如首页推荐、用户资料、商品详情,读取频率高、更新不频繁,最适合放Redis;
- 分布式锁:基于SET NX机制,配合过期时间,能实现简单但可靠的分布式互斥控制;
- 排行榜系统:ZSet让你轻松搞定各种按分值排序的排行榜,比如直播打赏榜、文章热度榜;
- 限流和计数器:通过INCR/EXPIRE配合,实现接口限流、行为统计、请求计数等操作;
- 延时任务/消息队列:虽然不是专业队,但小场景里,List/Stream能"兼职"消息队列,用起来也够灵活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初学者容易忽视 Redis 的结构复杂性。以我自己的实践来看,如果能把 Redis 的基本命令与业务场景高度结合,会让系统设计变得更加清晰且性能更稳定。特别是大流量系统中,缓存设计和 Key 设计往往决定了系统的上限,越早重视,越少返工。
你有实际使用过Redis做什么应用么?
在实际应用中,Redis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。对于没有太多实际经验的同学来说,建议重点掌握两个最常用的场景:缓存和分布式锁。这两个场景不仅应用广泛,而且能够很好地展示对Redis的理解。
在缓存场景中,Redis主要用于存储热点数据,比如用户信息、商品详情等。通过合理的缓存策略,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,减轻数据库压力。这个场景能够很好地展示对缓存原理的理解。
在分布式锁场景中,Redis的原子性特性使其成为实现分布式锁的理想选择。通过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,可以有效地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的并发控制问题。这个场景能够展示对分布式系统设计的理解。
